笨鳥慢飛,不怕冤枉路

照片:台美檢驗科技公司董事長 蔡文城 博士

笨鳥慢飛但後發先至,博覽群書累積實力不吃虧

小時候家中務農,八歲搬到台北縣三重定居,那時候三重都是稻田,淡水河還是清清流水,尚未汙染,生活在大自然中,對動植物都有濃厚興趣,很想知道家禽、家畜生病的原因。因此成功中學時選擇讀丙組,順利考上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。

以讀書和學習而論,我不是那種一看就會、馬上融會貫通的資優生,總要經過一段時間摸索、適應,待掌握狀況後就能突飛猛進。初中一年級我的成績不佳,主要科目英數只有 60-70 分,到了國三成績進步神速,才能考上成功中學。

就讀成功中學時,高一、高二功課普普通通,高三模擬考成績卻名列前茅,待上了大學之後又再次循環,大一、大二功課馬馬虎虎,大三、大四卻可以直接和教授討論研究專題內容,讀專業原文書籍並不吃力。

後來我懂了,我處在摸索階段時並不是沒有念書,而是不知道念什麼書,因此不管要不要考的全部都看,博覽群書的結果,累積了豐富的知識,初期顯不出功力,待要總測驗時就顯出實力。

例如,大一、大二時教授指定唸許多原文書,有的同學向學長借考古題或畫重點,考試拿高分。我則笨笨的一頁一頁徹底看書,甚至看圖書館相關學科的英文雜誌,常常來不及查完生字就參加考試,拿不到好成績。

到了大三、大匹進入專題討論時,我卻有一種豁然開朗,經脈貫通的感覺,聽得慬教授講的東西,還能旁徵博引,觸類旁通,以前看的書都派上用場。其他只看教授要考的內容的同學這時候反而顯得吃力,甚至力不從心。

這種學習經驗對我很重要,讓我瞭解求學、做學問都要踏實,一步一腳印,也影響我一生的學習態度,不要太計較眼前得失,放眼未來,抓定目標往前走,一定會到達目地。

求學路再三修正方向,不怕走冤柱路就怕入錯行

大三時與母親商量,考學農科的不好找工作,我提起出國念書的想法,家人同意幫我籌錢,我則專心唸書,畢業那年 (1967) 通過留學考,服役期間考過托福。

1968 年到美國猶他州立大學,我轉唸醫學領域的細菌和公共衛生,因為和大學所學不同,研一、研二時補修許多大學微生物和實驗課,唸得很吃力。待學業上軌道以後,我卻感到研究細菌是純理論,實用性不足,興起想朝實用性發展的念頭,卻不得其門而入。

我在修碩士期間結婚,當時想留在美國,必須在美國找到工作。研究所畢業後,幸經一位台灣大學醫技系畢業的學長介紹,到愛達荷瀑布市的 IDS 醫院接受醫事檢驗專業訓練,拿到醫檢師執照後當一陣子醫檢師,學以致用,同時也朝實用的臨床微生物學發展,真的是心想事成。後來成了少數擁有美國醫檢師執照的微生物學教授。

工作一段時間後,我卻感到有所不足。醫檢師的工作待遇尚可,居家環境和生活都過得不錯,但卻沒有成就感,總是在別人的土地和國家做事,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,萌生回台灣的念頭,但回台灣當教授,必需有博士學位,我因此決定再唸博士班,申請到南達科他州立大學專攻微生物。

有了醫檢師的工作歷練和碩士班微生物、細菌遺傳學的底子,讀博士班如魚得水,因為有家庭經濟負擔,我每天只睡五小時,拼命念書,兩年 (1974-1976) 就拿到博士學位,我記得當時除了唸本門學科,我選修一門電腦概論,開啔我結合電腦和微生物檢驗技術結合的想法,對我影響深遠。

GNB-14電腦密碼鑑定系統:輔助常見嗜氧性及兼性厭氧性革蘭氏陰性桿菌之鑑定 ,作者:蔡文城
實用臨床微生物診斷學(第11版) ,作者:蔡文城

開發細菌電腦密碼鑑定系統,夢想成真造福病患

1976 年我獲得博士學位之後,申請到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做博士後研究一年,在德州期間,我曾開車數天到隔州的紐奧良第一次參加美國微生物學會年會(1977 年五月),印象深刻,深覺獲益良多,隨後幾乎每年都參加美國微生物會議,至今至少參加 20 次以上,雖名為美國之學會,但其規模和參加人員的數量卻是全世界級的,令我大開眼界,初次參與有了將臨床微生物技術引回台灣的想法,我也決定了捨純研究領域,改走臨床微生物技術應用的路線。

1977 年十月回台灣任教國立陽明醫學院,為了引進臨床微生物診斷技術,讓醫界瞭解微生物檢驗在感染症診斷的重要性,我積極舉辦研討會邀請醫學界人士參加,在兼任中華民國微生物學會總幹事期間 (1979-1983),研討會每年辦 4 至 6 場,任總幹事之四年期間,總計 28 年來我舉辦約 140 場以上微生物學研討會或講習班,算是對醫學臨床微生物檢驗技術之引進貢獻了個人心力。

為了推廣臨床微生物學,另一方面則著手寫中文專業書藉,當時台灣很少符合實用性的微生物診斷教科書和參考書,大家都看英文教科書,但學生英文程度普遍不佳,即是教授也有可能誤解原意,所以我花了多年時間編寫『實用臨床微生診斷學』,於 1983 年出版,迄今改版至第 9 版,約 40 餘刷,提供醫學系及醫技系學子莫大的方便。

1986 年再出第二本書籍『微生物學』(至今已出版至四版),和稍後出版『醫師臨床微生物學』(已出版至三版)是目前醫學院學生和醫生必備的參考書籍。研究很重要,但如何將研究結果轉為實際用途,讓醫生快速掌握病患的致病原因,對症下藥更重要,這是活人濟世的事。試問,有什麼比生命更可貴?這是我從事教學、服務之外,在研究方面偏重實用性微生物學的原因。

為了更快速診斷出致病細菌,以及實現多年前結合電腦和檢驗技術的想法,我終於設計出一套『細菌電腦密碼鑑定系統』書,先在電腦中儲存大量細菌的生化特性百分比等資料,俟生化檢驗得到結果時,先轉換為細菌的電腦密碼,再查書籍後即可獲得可能性較高的細菌名稱,排除完全不可能的細菌,再依優先順序列出最可能的菌種,檢驗人員即可對可能性較高的細菌進行確認或進一步檢驗。

如此可以達到快速鑑定菌種的目地,省時省錢,提昇準確度。基本上,90% 以上還是能依優先順序準確鑑定出細菌,因此也獲得國內 70% 以上醫院採用,包括榮總系統、長庚系統醫院和許多中小型醫院。過去 20 年來,節省不少外匯及檢驗成本。

民國95年拍攝於台美檢驗舊大樓

配合政府『產學合作』政策投資檢驗公司

事業第二春興建 GMP 生技產品代工廠房

在美國留學及工作多年,以及在台灣從事教育和研究二十餘年,我觀察到大時代的變遷趨勢,不能只專精在單一領域,容易被時代淘汰。我認為當教授可以是研究型學者,清高自持,專心致志,以好的研究成果揚名,甚至名利雙收,但也可以是結合產學富民裕國的學者,將研發的技術或發明轉為民生用品,改善生活,保障衛生安全,利己利人。

我屬於產學合作型的學者,數年前我以所學和開發的技術,與進駐陽明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台美檢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,針對中小型醫院合作臨床微生物檢驗服務(包括 TB 及分子生物診斷),並進行環境監控之檢測,以及從事與微生物有關的委託研究 (CRO) 包括健康食品、生醫材料等之功能。另外也從事水質、食品微生物、化粧品和藥品微生物及化學分析(防腐劑、五大營養素等之分析等)。在 2005 年,台美獲選為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培育企業成功案例,達到了政府之生技政策『短期有獲利,長期有未來』之願景。

國家的檢驗機構通過 CNLA (TAF) 認證的檢驗項目已經有 60 餘項,但台美檢驗公司通過的認證項目已經達到 231 項,是台灣 CNLA (TAF) 認證 (ISO 17025) 最多的檢驗機構,業務量蒸蒸日上,讓家庭有穩定的收入,建立優質和穩定的家庭生活,也滿足社會各行各業之檢驗需求,是對社會的具體貢獻之一。

多看多摸索隨時修正方向,維持良好人際關係事半功倍

我預定於 2006 年退休,經歷了人生風雨,我認為工作才是學習的開始,獲得學位只是拿到人門的鑰匙,進門之後成就的高低全憑個人努力。

但認真做事的同時,也要注意持良好的人際關係,有好的人際關係不管做事或做研究都可事半功信,反之則事功半。

現在的醫學檢驗技術已經用在檢驗工業微生物,檢驗水質、藥品、化粧品、環境〔醫院內的感染控制),奈米殺菌功能鑑定、光觸媒殺菌能力錳定、中草藥安全性安定性及功能性檢驗,如靈芝對免疫力提升是否顯著有效等,使用範圍日益廣泛。

檢驗科技未來的發展需要新血加入,醫學檢驗一向是冷鬥學科,醫學院學生唸它的興不大,微生物相關科系學生的眼睛都看著現今大熱門的分子生物技術、細胞生物學等,許許多多大優異的學生一頭鑽進熱門學科,激烈的競爭下,不見得能出或有成就,反而是一種人材的浪費·。

想唸檢驗科技的人,不必是資優生,中上之資者即可做好,但要認真讀書培養專業能力規劃未來方向,一步一腳印累積實力,這是不能騙自己,也不會騙人的札實功力。

我想說的是,在學生時代應該多看,多摸索,感覺方向錯了隨時調整方式,或許會走許多冤枉路,但冤路的風景不見得不好,有派上用場的一天,只要把定方向一步步往前走,終究會出人珀地,(蔡文城教授口述/劉峻谷整理撰稿〕

本文出處:蔡文城、劉峻谷。95 年 1 月。生生不息:應用完生物學及生物技術之傳承。203-208 頁。台北:九州圖書文物有限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