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制/殺死/消滅腸病毒

什麼是腸病毒?

腸病毒屬於小 RNA 病毒科 (Picornaviridae),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主要經由腸胃道和呼吸道傳染,如糞便、口、水或食物污染、飛沫、咳嗽、打噴嚏,也可透過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,台灣曾在 1998 年爆發腸病毒 71 型流行,現在已經成為地方性流行病,一般在夏季、初秋發生,發生感染多在 10 歲以下,尤其是 6 個月~ 5 歲嬰幼童,但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受到感染。

 

腸病毒 71 型 (Enterovirus Type 71) 

已知而被分類的腸病毒共有小兒麻痺病毒 (Poliovirus)、克沙奇病毒 (Coxsackievirus)、伊科病毒 (Echovirus) 及腸病毒 (Enterovirus) 等,「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」(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, ICTV) 將腸病毒重新歸類,分為腸病毒 A、B、C、D (Enterovirus A、B、C、D) 型,其中腸病毒 71 型 (Enterovirus A71, EV-A71) 被歸類於腸病毒 A 型,最容易引起神經系統的併發症。

 

腸病毒引起的症狀

不同型的腸病毒引起的疾病種類有些不同,很多是無症狀,有些只有發燒或類似感冒症狀,但有些會出現特殊或較嚴重的表現,如手足口病、泡疹性咽峽炎、無菌性腦膜炎、病毒性腦炎、肢體麻痺症候群、急性出血性結膜炎、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、流行性肌肋痛、急性淋巴結性咽炎、發燒合併皮疹等。

 

臺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情形

『依據國內 1998 至 2018 年之監測資料顯示,幼童為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,而歷年重症致死率約在 1.3%至 33.3%之間(2006、2010 年無死亡病例)。引起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型別以腸病毒 A71 型為主;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。

由監視系統資料顯示,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 3 月下旬開始上升,於 5 月底至 6 月中達到高峰後,即緩慢降低,而後於 9 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,惟可能因可感宿主累積達臨界值,而於冬季出現流行疫情。』

摘錄來源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腸病毒防治工作指引_2019年5月修訂.pdf

 

抗腸病毒的方式

腸病毒在濕、熱環境下容易生存與傳播,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,清潔消毒劑、酒精是無法殺死腸病毒的,建議可使用醛類、鹵素類消毒劑(如市售含氯漂白水、次氯酸水清潔產品)使腸病毒失去活性以減少傳播,另外,因為在 50℃ 以上的環境,可以使腸病毒失去活性,而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,所以煮沸及日曬(紫外線)都是有效減少傳播的方式,另外,時時正確洗手也能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。

 

腸病毒消毒方法

節錄疾病管制局所提供的腸病毒消毒方法:

  1. 消毒方法的選用:
    • 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,如抗微生物製劑、清潔消毒劑及酒精,均無法殺死腸病毒。
    • 醛類、鹵素類消毒劑(如市售含氯漂白水)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。
    • 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,4℃ 可存活數週,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,但在 50℃ 以上的環境,很快就會失去活性,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,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,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。
    • 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。
    • 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。
  2. 含氯漂白水之使用方法(使用時請穿戴防水手套並注意安全):
    • 一般環境消毒,建議使用 500ppm 濃度之漂白水。
    • 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,建議使用 1,000ppm 之漂白水。
    • 以泡製 500ppm 含氯漂白水為例:
      1. 取巿售家庭用含氯漂白水(次氯酸鈉濃度一般在 5 到 6%)5 湯匙(一般喝湯用的湯匙,約 15 至 20 c.c.)或小瓶養樂多1瓶(約 100c.c.)的量。
      2. 加入 10 公升的自來水中(大寶特瓶每瓶容量 1,250 c.c.,8 瓶即等於 10 公升),攪拌均勻即可。
  3. 環境消毒重點:
    • 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。
    • 只需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(門把、課桌椅、餐桌、樓梯扶把)、玩具、遊樂設施、寢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。
    • 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,接受陽光照射。

 

腸病毒消毒水調配教學
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

 

宣稱抗腸病毒的注意事項

過往公平交易委員會曾針對商品宣稱具有抗菌效果,疑涉虛偽不實,判罰製造廠商及協助製播廣告、販售之通路商罰鍰,以此為鑑,抗腸病毒之功效也非隨意可宣稱及標註使用的,必需經由專業可信賴的實驗室進行試驗評估而得之。

 

如何確認具有抑制或殺死腸病毒 EV-71 型之功效?

對於腸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為含氯漂白水、煮沸及日曬(紫外線),而透過「抗病毒試驗」可確認產品是否具有抑制或消滅腸病毒 EV-71 型之效力,但在執行抗病毒試驗前,需先進行細胞毒性試驗評估試驗物質濃度,以確保細胞不會因為試驗物質而大量死亡,以完整評估抗病毒之能力。

  • 細胞毒性評估,是以測定活細胞還原 MTT 之吸光值方式,比較不同濃度之試驗物質與細胞對照組存活細胞數之差異。
  • 抗腸病毒試驗,則是比較未加藥處理之病毒對照組及試驗組感染細胞後之細胞病變 (Cytopathic effects) 狀況再依照 Reed-Muench 方法,計算得到病毒對照組及試驗組之 TCID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