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因檢驗分析,Caffeine 含量檢測服務

 

加州裁定咖啡須標致癌警語,還有後續

因為咖啡高溫烘焙的過程中會產生丙烯醯胺,而丙烯醯胺在加州列為致癌物,加州的非營利組織「毒物教育和研究諮詢委員會」(CERT) 對星巴克等咖啡業者提告,美國加州高等法院在 2018 年 3 月裁定,在加州販售的咖啡產品必須標示致癌警語,不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(FDA) 認為咖啡致癌的證據薄弱而介入這場判決,終結了這場咖啡的戰爭。

在年底,美國商會的司法改革研究社 (US Chamber Institute for Legal Reform) 選出當年度的十大荒謬訴訟,第一名即是這項判決,到底咖啡中是否有丙烯醯胺,對人體有影響嗎?

 

咖啡含丙烯醯胺,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呢?

丙烯醯胺 (acrylamide) 是一種化學物質,主要是食品在高溫加熱下,胺基酸與還原醣會進行梅納反應,賦予食品特殊風味及色澤,同時產生丙烯醯胺,咖啡豆在製作的過程中會經過高溫烘焙,而有丙烯醯胺的疑慮。

但產生的丙烯醯胺含量不高,且會隨著咖啡烘焙與沖泡的方式影響含量,目前並未有任何充足的證據顯示對人體會造成危害,因此在適量的飲用下,不用太過擔心,且人體試驗研究顯示,大部分的丙烯醯胺是可由人體吸收代謝藉由尿液排出。

 

隱藏在咖啡中的危險性,咖啡裡的赭麴毒素 A

食藥署表示,咖啡若倉儲不佳、未確實真空保存,潮濕高溫的環境會讓咖啡豆經黴菌產生赭麴毒素,長期攝取會造成肝腎病變。

赭麴毒素A(Ochratoxin A, OTA)是一種天然的黴菌毒素,由 Aspergillus 屬和 Penicillium 屬黴菌所產生之二級代謝產物,與黃麴毒素類似,分為 A、B、C 三種類,其中赭麴黴毒素 A 的毒性最強,且能大量生產,根據「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」咖啡類產品中的赭麴毒素 A 限量標準,分別為烘焙咖啡豆及其研磨之咖啡粉 5 µg/kg、即溶咖啡 10 µg/kg。

一般咖啡生豆烘焙時溫度都在 210~260°C,在這個溫度下赭麴毒素絕大多數都會被破壞,但烘培完成後,咖啡豆、咖啡粉在潮濕的環境下,仍可能產生赭麴毒素 A,因此不論是業者或是民眾,都需要注意儲存環境,避免潮濕,一旦發現有異狀時就應丟棄不要食用。

如果對咖啡豆的品質有疑慮,可以從外觀和感官上進行辨識,確認外表的破損、蛀蟲、油耗味或其他怪味道等,但如果有進一步的需求,可送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檢驗,尤其赭麴毒素 A 是無法從外觀上判斷的。

 

咖啡因含量檢驗分析服務

產品檢驗測項
綠咖啡豆咖啡因含量、農藥殘留 380 項、赭麴毒素A、綠原酸
烘焙咖啡豆
研磨之咖啡粉
咖啡因含量、農藥殘留 380 項、赭麴毒素A
濾掛咖啡包材質塑化劑、重金屬、螢光增白劑
沖泡即溶咖啡咖啡因含量、赭麴毒素A、微生物
金屬罐裝咖啡咖啡因含量、赭麴毒素A、總砷、鉛、銅、錫、微生物
PET 瓶裝咖啡咖啡因含量、赭麴毒素A、總砷、鉛、銅、銻、微生物

 

 

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公布咖啡品質國家標準

引用來源:經濟部

咖啡是國人近年來日盛風行的飲料,一杯香醇味美的咖啡,與其生豆品質及焙製條件密不可分,加上咖啡屬於全球性流通商品,貯存環境與運輸條件尤其重要,標準檢驗局為了協助咖啡產業發展,同時滿足消費者對於高品質咖啡的期待,參考 ISO 國際標準,制(修)訂 CNS 15393「綠(生)咖啡」等 22 種咖啡品質國家標準,以保障消費者權益,並增進國人對咖啡的認識。

標準檢驗局表示本次公告的咖啡標準分為生咖啡豆、焙製磨碎咖啡及即溶咖啡三大類。在生咖啡豆方面,除了訂定顏色、缺陷豆、均勻性及氣味等品質標準及感官品評、貯存運輸等規範外,同時針對顆粒大小及含水量等可能造成烘焙不均現象,進而影響咖啡風味之品質訂出相關測定方法。至於焙製磨碎咖啡及即溶咖啡,則訂有水分、不溶物成分或碳水化合物等多種品質之測定方法。

咖啡飲料所含咖啡因對人體具有提神功效,但過量亦可能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,為使其咖啡因含量易於辨識,業者販售即溶咖啡及含咖啡因之包裝液態飲料時,必須依「食品添加物咖啡因使用範圍及限量」規定,於外包裝標示咖啡因含量,民眾選購時,則應詳看產品成分標示,並衡量自身身體狀況,適量飲用。